煤炭好利來襲------雙志煤機
信號一,宏觀管理從“供給收縮”轉向“需求擴張”的重要分水嶺
從強調“高度重視經濟下行壓力”等信號來看,4月政治局會議可能成為宏觀管理從“供給收縮”轉向“需求擴張”的重要分水嶺,經歷兩年的政治整頓之后,政策重心開始重回經濟建設。
利好煤炭一:對于煤炭、鋼鐵等產能過剩的行業,宏觀管理轉向為需求擴張,無疑會增加煤炭需求市場容量,減少煤炭銷售壓力。

信號二,穩增長是一位,促改革成二位,調結構退居三
雖然政策總基調沒有變化,但宏觀政策強調“保持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綜合平衡”。穩增長是一位的,促改革是二位的,調結構退居三。這意味著宏觀調控可能會短期恢復老辦法,以達到穩增長目的。

利好煤炭二:強調穩增長,讓低迷的經濟走勢明確了底部,明確了方向。經濟增長自然會進一步拉動煤炭能源消費;其次,調結構退居第三,也給煤炭、鋼鐵等落后產能的結構調整留下了時間、空間,緩解煤炭及下游行業的轉型壓力。

信號三,健康活躍的資本市場將寬松的貨幣供給轉化為實體產業的融資需求。
政治局認為“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度,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”。一方面,要求銀行增加實體經濟貸款。另一方面,就是直接融資,通過一個健康活躍的資本市場,將寬松的貨幣供給轉化為實體產業的融資需求。股票市場的走牛,注冊制的即將推出,再一次驗證了政府的用心良苦。

利好煤炭三:地方政府的再建設需要解決前期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,股市的連續走牛,有利于政府高位減持其持有的各類公司的股權,以償還到期債務,而為下一步的地方基建投資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,這將有利用地方的再建設,有利于煤炭需求的進一步釋放。政策性牛市的到來,也利于煤炭上市企業高位減持股票,增加煤炭企業的流動資金,一方面緩解資金壓力,另一方面也可以實施煤企的兼并重組;而注冊制也會擇機推出,有效緩解中小煤炭企業的融資難問題,為生產提供有利保障。

信號四,“習李經濟學”結構性改革+貨幣寬松+地方大搞基建
“習李經濟學”,思路上中西醫結合。所謂中醫,就是結構性改革,改善總供給。所謂西醫,就是貨幣寬松+地方大搞基建,改善總需求。在宏觀政策中提到“要完善市場環境,盤活存量資產,建立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”,這意味著可能繼續出臺鼓勵購房的稅收和信貸政策,以起到消化住房庫存,進而刺激房地產。
利好煤炭四:貨幣寬松將會有效緩解煤炭行業的融資難、融資成本高的問題。有望加速房地產市場的回暖,從而帶動上下游產業鏈需求增速反彈,地方大搞基建將會拉動鋼鐵、電力的總需求,煤炭需求也會隨之增加。

信號五,頂層設計先后完成,基建投資增速至少要達到25%,規模14萬億。
一帶一路、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先后完成頂層設計,地方可能掀起繼1992(南巡)、2003(新政府上任區域振興)、2009(四萬億)年之后的第四次基建投資熱潮?,F在的“三大區域戰略+互聯網”就類似上一輪的東北振興、西部大開發、西電東送、南水北調等。我們預計2015年要完成7%的GDP目標,基建投資增速至少要達到25%,規模達到14萬億。

僅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為例,北京部分資源要到河北、天津去配置,三地在加減法中聯動加強,到2020年,將著力打造京津冀“一環六放射二航五港”的交通一體化體系。屆時,將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網和主要城市3小時公路交通圈、9500公里的鐵路網和主要城市1小時城際鐵路交通圈。京津冀區域的房地產將被帶動。在北京相關產業的遷移過程中,由于周邊地區會承接一些新的商業功能,土地用途發生變化,地價隨之發生變化,土地會增值。
利好煤炭五:隨著“一帶一路、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” 的不斷深入,國內國外基建熱情將不斷升溫,伴隨著交通、房地產、建材、環保等的投資機會,煤炭下游需求會加速好轉,有望加速緩解煤炭過剩產能問題。

總之,目前煤價的連續下跌,小煤礦出現被動或主動退出,主要煤炭產量集中在國有大型企業。而國有煤炭企業產量收入考核不再是考核指標,落后產能逐步淘汰。而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回落也明顯減輕產能過剩壓力,隨著政治局會議釋放的諸多政策利好兌現,煤炭行業的下游總需求會逐步回升,考慮到政策傳導存在 3-6 個月的滯后期,煤炭需求和煤價將于三季度反彈。
利好煤炭一:對于煤炭、鋼鐵等產能過剩的行業,宏觀管理轉向為需求擴張,無疑會增加煤炭需求市場容量,減少煤炭銷售壓力。

信號二,穩增長是一位,促改革成二位,調結構退居三
雖然政策總基調沒有變化,但宏觀政策強調“保持穩增長、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、防風險綜合平衡”。穩增長是一位的,促改革是二位的,調結構退居三。這意味著宏觀調控可能會短期恢復老辦法,以達到穩增長目的。

利好煤炭二:強調穩增長,讓低迷的經濟走勢明確了底部,明確了方向。經濟增長自然會進一步拉動煤炭能源消費;其次,調結構退居第三,也給煤炭、鋼鐵等落后產能的結構調整留下了時間、空間,緩解煤炭及下游行業的轉型壓力。

信號三,健康活躍的資本市場將寬松的貨幣供給轉化為實體產業的融資需求。
政治局認為“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度,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”。一方面,要求銀行增加實體經濟貸款。另一方面,就是直接融資,通過一個健康活躍的資本市場,將寬松的貨幣供給轉化為實體產業的融資需求。股票市場的走牛,注冊制的即將推出,再一次驗證了政府的用心良苦。

利好煤炭三:地方政府的再建設需要解決前期的地方政府債務危機,股市的連續走牛,有利于政府高位減持其持有的各類公司的股權,以償還到期債務,而為下一步的地方基建投資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,這將有利用地方的再建設,有利于煤炭需求的進一步釋放。政策性牛市的到來,也利于煤炭上市企業高位減持股票,增加煤炭企業的流動資金,一方面緩解資金壓力,另一方面也可以實施煤企的兼并重組;而注冊制也會擇機推出,有效緩解中小煤炭企業的融資難問題,為生產提供有利保障。

信號四,“習李經濟學”結構性改革+貨幣寬松+地方大搞基建
“習李經濟學”,思路上中西醫結合。所謂中醫,就是結構性改革,改善總供給。所謂西醫,就是貨幣寬松+地方大搞基建,改善總需求。在宏觀政策中提到“要完善市場環境,盤活存量資產,建立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”,這意味著可能繼續出臺鼓勵購房的稅收和信貸政策,以起到消化住房庫存,進而刺激房地產。
利好煤炭四:貨幣寬松將會有效緩解煤炭行業的融資難、融資成本高的問題。有望加速房地產市場的回暖,從而帶動上下游產業鏈需求增速反彈,地方大搞基建將會拉動鋼鐵、電力的總需求,煤炭需求也會隨之增加。

信號五,頂層設計先后完成,基建投資增速至少要達到25%,規模14萬億。
一帶一路、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先后完成頂層設計,地方可能掀起繼1992(南巡)、2003(新政府上任區域振興)、2009(四萬億)年之后的第四次基建投資熱潮?,F在的“三大區域戰略+互聯網”就類似上一輪的東北振興、西部大開發、西電東送、南水北調等。我們預計2015年要完成7%的GDP目標,基建投資增速至少要達到25%,規模達到14萬億。

僅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為例,北京部分資源要到河北、天津去配置,三地在加減法中聯動加強,到2020年,將著力打造京津冀“一環六放射二航五港”的交通一體化體系。屆時,將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網和主要城市3小時公路交通圈、9500公里的鐵路網和主要城市1小時城際鐵路交通圈。京津冀區域的房地產將被帶動。在北京相關產業的遷移過程中,由于周邊地區會承接一些新的商業功能,土地用途發生變化,地價隨之發生變化,土地會增值。
利好煤炭五:隨著“一帶一路、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” 的不斷深入,國內國外基建熱情將不斷升溫,伴隨著交通、房地產、建材、環保等的投資機會,煤炭下游需求會加速好轉,有望加速緩解煤炭過剩產能問題。

總之,目前煤價的連續下跌,小煤礦出現被動或主動退出,主要煤炭產量集中在國有大型企業。而國有煤炭企業產量收入考核不再是考核指標,落后產能逐步淘汰。而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回落也明顯減輕產能過剩壓力,隨著政治局會議釋放的諸多政策利好兌現,煤炭行業的下游總需求會逐步回升,考慮到政策傳導存在 3-6 個月的滯后期,煤炭需求和煤價將于三季度反彈。